用理解與認同,破解「限制性溝通」

2024-10-20

稀有性原理,在說服與談判的過程當中,是很簡單而且受用的一種技巧。

稀有,特別呈現在時間與數量上。說服及談判時,對「掌握稀有」的一方是有利的,尤其在行銷時特別管用!相信你一定聽過所謂的「飢餓行銷」,就是稀有性原理的應用。限量銷售、幾號截止,在消費心理學上,幾乎屢試不爽。

從稀有性原理的心理學應用,衍生出來的另一面向,是人際溝通當中的「限制性溝通」。就是你限制別人不能做這件事、不能做那件事。

你有不喜歡別人做的事或不喜歡別人的某種行為嗎?然而越限制,溝通效能越差。

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,就是因為戀情被限制了,導致他們更渴望,動力更強勁。

你越限制對方,對方越想要進行這件事。以孩子的行為為例,如果你發現孩子有不當的行為,比如,他還沒成年,就看限制級影片,還樂此不疲,比如,他成天玩手遊,還沉醉其中,如果你越限制他,他的渴望會越強,甚至「追尋的力度」會更大。

然而該怎麼破解呢?就是和他一起參與,並且和他溝通、說明,讓他理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。「想以權力控制」包裝成「因為我愛你」「因為我在乎你」「我都是為你好」,都不是好事。這樣的溝通模式,在職場當中也屢見不鮮。

在職場當中的限制型溝通,常出現在上對下,或者是主觀意識強烈的人的身上。往往會限制聆聽的對象的思想與行為,希望他「照著我們的意思走」。而這樣的限制,反而會造就溝通的不良,因此我們才會在研究當中發現,如何理解別人,如何認同別人,是職場當中溝通順暢的關鍵兩大因素。

透過理解,我們會知道對方為什麼有這樣的思想跟行為,並且採取一個接納他思想跟行為的方法。另外,請認同他的思想跟行為的「存在性」,即便他的思想和行為和你不一致,我們仍然要客觀地提出我們的想法,並闡述我們的動機,或者是把過去的經驗鑲嵌在「說服對方的過程」,也讓對方理解我們為什麼會希望他這麼作。

一旦這樣的溝通橋樑通了,這扇溝通的大門也就打開了!彼此之間溝通順暢,關係也會建立得更好。

溝通在意的是理解與認同,不是限制。

文:王介安

免費諮詢